小龙虾常见的疾病可分为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真菌性疾病与固着类纤毛虫病等。
1、白斑综合症
病原: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spot syndrome virus,WSSV)。WSSV为有囊膜的杆状病毒。
主要症状:该病发病急,死亡率高。虾患病初期停止摄食,随后有濒死虾在池塘边的水面上游动,其表皮具圆形的白色颗粒或白斑(图5)。
注意事项:
①外界环境应激如高pH或细菌病也可能导致虾甲壳上出现白斑;
②确诊患病毒病时不得使用强刺激性药物;
③饲养活动应以避免小龙虾产生应激为原则。
2、固着类纤毛虫病
病原:由聚缩虫、累枝虫(图6)、钟形虫等固着类纤毛虫寄生引起。
主要症状:患病虾行动迟缓,食欲下降,乃至停食。固着类纤毛虫在虾体大量寄生后,肉眼即可看见一层灰白色、浅绿色的绒毛状物(图7),全身粘满污物,妨碍虾的活动、摄食、脱壳,影响虾的生长。患病严重时,会影响克氏原螯虾的呼吸而造成大量死亡。固着类纤毛虫常寄生于克氏原螯虾的体表、附肢、鳃等处。
固着类纤毛虫常与丝状藻类或其它原生动物共存,在虫体之间还粘附一些单细胞藻类、有机碎屑和污泥等,从而使寄生部位发生色泽变化,如变为黑色俗称为“黑鳃”,这与鳃部附着的污物颜色有关。
防治方法:
全泼泼洒“硫酸锌粉”;
注意事项:
①克氏原螯虾脱壳期间禁止使用药物全池泼洒
②如克氏原螯虾体表有大量的丝状藻类附着时,可在使用“硫酸锌粉”全池泼洒前,先用一次“苯扎溴铵溶液”全池泼洒;
3、偷死症
主要症状表现为小龙虾爬于岸边、活动迟缓、螯足无力、停止摄食等,俗称为“偷死”。
病原:据报道,该病的病原有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等。
主要症状:副溶血弧菌引起的主要症状为:病虾螯足无力,行动迟缓,甲壳外观无白斑也无其它症状,病程发展快,几天内即大量死亡。解剖可见肝胰脏肿大,顔色变深,甚至坏死;空胃,肠有拥堵、顔色分节现象。
弗氏柠檬酸杆菌引起的主要症状为:病虾不摄食,螯足无力,行动迟缓,应激能力较弱;部分个体体表变黑,甲壳内壁无白斑及其他明显症状;解剖可见肝胰脏顔色淡黄,肠道内无食。
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主要症状为:开始发病时,病虾螯足无力,行动迟缓,甲壳内壁无白斑及其他明显症状;解剖可见肝胰脏肿大,肠道内无食。发病初期死亡率不高,死亡数量逐渐提高,高峰期死亡率高达40%。
注意事项:
①该病多发生在5月左右,也常与固着类纤毛虫病并发;
②副溶血弧菌引起的小龙虾患病其主要原因是投喂冰鲜海水杂鱼
4、鳌虾瘟
病原:丝囊霉菌属的变形藻丝囊霉(Aphanomycesastaci),又称龙虾瘟疫真菌。
主要症状:鳌虾瘟(Crayfishplague)是危害小龙虾的高度传染病,实验条件下可感染中华绒螯蟹。患鳌虾瘟的病虾主要表现为失去正常的厌光性,如白天在开阔水域可见到病虾,有些运动完全失调,背朝下且不易纠正其姿态。临床下,患病鳌虾在薄表皮透明区域下面的局部肌肉组织,特别是前腹部和足关节处初期会变白(图8、9),并经常伴随局部的褐色黑化,这是最常见的症状。
下一篇:鲤鱼碘泡虫病症状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