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水生养殖动物病害的预防与控制技术
针对水生养殖动物病害的成因采取有的放矢的预控可以取得较好的防效。
3.1 科学管理优化养殖环境
采用科学合理的规划对降低水生养殖动物病害有重要作用。进行养殖环境的优化需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3.1.1 综合多种因素全面制定养殖发展计划 在设计养殖规模时应考虑水的流动性、水体的交换是否充足、水生动物的生存空间是否足够等问题。避免盲目为求产量而造成空间过密、水质恶劣带来的病害损失。应保证每单位面积水生动物的足够活动空间。加强巡视水体管理,一旦发现养殖区缺氧、变水等问题及时进行处理,为水生动物的生存创造良好的环境。这样就能保证低病害,从而增加优高产几率。以南宁罗非鱼养殖为例,以前因水质等问题发病率较高,曾一度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经科学规划养殖后,气泡病发病率控制在5%左右。
3.1.2 均衡进行饵料的投放 在投放饵料之前应确保所投放的饵料所含化学元素不会使水中的氮磷超标。尽量选择不影响水质的饵料投放。投放时合理设计投放用量,避免造成投放过量带来的水体富营养化。定期进行养殖区的清除杀菌,不给致病菌及虫类的繁殖创造机会。广西乐业在未实行均衡投饵之前鱼类感染细菌性疾病的发病率在60%,通过科学均衡进行投饵以后,已经细菌性疾病发病率控制在10%以下。
3.2 采用先进科技加强病害预控管理
预控管理包括了生态、药物和免疫防治三种。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理念是提倡通过改善水生动物生活的微生态和生态养殖环境,抑制病原体或致病因子的侵染。以生态防治为主、免疫防治为辅、药物防治为补充进行全面综合的病害预控。以较为先进的免疫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为科技手段,采用电脑等先进科技进行病疫检验和诊断可以提高预防病害暴发的准确性。同时,通过生物基因技术来培育或选择优良水生动物品种进行育苗可以起到增加抵抗病因子的效果,从而可以有效预控病害发生。规范养殖户的养殖操作:保证干净新鲜的饵料投放;根据水生动物特点选择合适时机养殖;进行养殖时应避免损伤水生动物体表;正确进行换网等养殖操作;选用低毒药剂或无毒技术进行疾病治疗;培养有病及时尽早隔离治疗或销毁,并进行养殖环境的消毒意识等等。平南黄沙鳖采用综合因素分析法结合计算机疾病对黄沙鳖黑斑病的发病率由8%提高到15%,充分考虑了引进黄沙鳖带病原的可能性,提高了预测疾病发病的精准性。
3.3 利加快建立有效成熟的管理机制
渔业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养殖区的管理。积极促进和建立科学养殖技术的推广,指导和监督养殖户制定合理可持续的养殖规划。应积极推广相应的渔业规范和标准,建立起标准化人工育苗和养殖的体制。实行育苗许可证制度,以规范和约束水产市场。努力协调水产行业的供求,保证水产的供货渠道使其健康持续发展。应建立区域性的病害防治预警中心和研究机构,建立水生养殖动物以及病害的信息库。建立养殖技术以及病害防治技术的信息共享平台,以提供养殖者进行技术交流和学习。应建立水生养殖动物重大疫病检疫与监测预警系统,对可能出现的病害进行预测和防范。建立渔业与海洋、气象、科研等部门的联动机制。通过对养殖环境、养殖动物习性等多渠道提高预控病害的有效性。
上一篇:水产养殖中病害防治的现状
下一篇:水生养殖动物病害分析